AD
首页 > 股票 > 正文

史无前例的救市力度能让股市牛起来吗?

2015-07-06 来源:本站原创 编辑:潘正光 资讯整理: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本周末政府救市力度史无前例,先是暂停IPO,然后21家券商出资1200亿购买蓝筹ETF,接着25家基金倡议救市,再加上中央汇金公告上申购ETF,最后央行为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动
        导读:本周末政府救市力度史无前例,先是暂停IPO,然后21家券商出资1200亿购买蓝筹ETF,接着25家基金倡议救市,再加上中央汇金公告上申购ETF,最后央行为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。

  本周末是一个不寻常的周末,政府救市力度不断升级,先是暂停IPO,然后21家券商出资1200亿购买蓝筹ETF,接着25家基金倡议救市,再加上中央汇金公告上申购ETF,最后央行为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。除没有降低印花税之外,救市力度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。
  回过头来讲,政府是否应当救市?不少人认为,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市场失灵--强制平仓导致连锁反应,所以政府应当干预市场。对这一理由笔者并不认可。 股市暴跌时的情况只是疯涨时的一个影子,两者并无本质区别。在股市疯涨时,杠杆的作用是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效应,“股价上涨→杠杆增加→股价上涨→杠杆增加 →……”,在股市暴跌时,杠杆同是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效应,“股价下跌→杠杆下降→股价下跌→杠杆下降→”,两者的区别仅仅是一个股价上涨,一个股价下 跌。如果说暴跌是市场失灵,那么股市疯涨时怎么没人说市场失灵呢?不能因为股价下跌,就认为市场失灵了,只允许涨不允许跌的市场还叫市场吗?
  现在发生的情况是市场化的,但是市场正在通过市场化的行为毁灭市场自己。除去杠杆强制平仓的自我强化之外,资本利得预期同样导致自我强化式的暴跌。与 股市上涨时做多股市可以获得资本利得的预期一样,现在是存在做空股市可以获得资本利得的预期,而这将随着股市下跌不断强化。杠杆的自我强化,加上资本利得 预期的自我强化,导致股市下跌的自我强化。这显然符合市场化的标准,所有行为均由市场参与者自主做出,每个投资者在自己的角度都是“理性人”,但是市场化 的走向是自我毁灭。
  政府救市的原因是,市场的自我毁灭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,损害国家利益。第一,直接导致接近1/4 GDP规模的市值蒸发,从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等渠道,传导至实体经济的危害巨大;第二,证券公司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受到威胁,如果股市进一步暴跌,资产负 债表衰退将导致传染效应,金融体系将难以正常运转,进而损害实体经济融资;第三,国家战略受到威胁,创新需要新三板等一级市场支持,扩大直击融资比重、注 册制等更是需要活跃的一级市场,而在二级市场断崖式暴跌时一级市场造血功能难以实现。
  本次救市最根本的措施是央行出手,这将直接改变市场预期。华尔街的名言“永远不要跟美联储对着干”,在中国同样如此。央行最重要的权力是印钞权,这意味着央行有无限的潜在货币和弹药,任何市场机构将央行做为对手盘只能是以卵击石。在央行出手的情况下,做空获得资本利得的预期将瓦解,资本利得预期的自我强化机制将不复存在。另一方面,央行出手将阻止股市下滑,强制平仓去杠杆的触发因素--股市下跌也将消除,这一自我强化机制也不复存在。两个正反馈机制停止,意味着股市自我毁灭的循环将停止,本轮股灾也将结束。事实上,央行可能并不需要投入很多真金白银,仅仅通过改变预期就可能实现上述效果。
  央行救市发挥的是最后贷款人的作用,对应的最终目标是“金融安全”。笔者在《再造央行4.0》一书中提出,央行传统四目标制(增长、通胀、就业、国 际收支)需要改变,金融安全或金融稳定应当成为央行最终目标之一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全球央行集体反思,开始将宏观审慎框架作为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 重要补充,金融稳定包含但不限于资产价格稳定。央行将作为最后贷款人,必须事先干预金融风险,否则必然导致道德风险。通俗的讲,不能出了事情找央行“擦屁股”,出事之前却将央行撇在一边。中国已经在事实上进入混业经营时代,一方面金融公司互相交叉持股,另一方面业务已经打破行业限制。银行禁止买卖股票,但是变相参与股市的银行资金已经达到1-2万亿。在事实上的混业经营时代,央行主导的统一监管是大势所趋,货币政策权、最后贷款人和监管权三者应当统一。国际经验来看,金融危机之后,美联储、欧央行、英央行均获得了监管权,中国央行也不应例外,特别是在此次央行成为证券市场最后贷款人之后。
财经网    华夏财经    理财攻略    财富故事    曝光台    股票    基金    外汇    黄金    头条    专栏    排行榜    华夏专题
查看更多:救市   股市   牛市

华夏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