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氓软件们会干嘛?
360安全专家高祎玮说了:
2015年第三季度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主要是资费消耗,占比为53.1%;其次为恶意扣费(41.5%)和隐私窃取(3.6%),这三类恶意程序占总量的98.3%,其余类型的恶意程序新增量只占到1.7%。
资费消耗类恶意程序主要通过私下拨打电话、发短信、频繁联网等方式耗费手机用户的流量和话费;其次,网络不稳定断线、重复下载内容、软件工作不正常、应用程序或内置软件自动更新等原因也会各种跑流量。
360手机安全中心统计,每部手机平均每天偷跑流量2.33M。按5亿智能手机用户算,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被偷跑流量113万个G,每年总计偷跑流量达到4.12亿GB。按照三大运营商流量包超出后0.3元/M的价格计算,一年仅手机流量偷跑就会浪费手机用户1266亿元人民币。(好多GDP有木有!!)
那么除了期待软件自律,运营商监管,法律严打之外,用户可以怎么保护自己不被软件“非礼”?
1.下载软件的时候,选择官方渠道、权威性较高的第三方市场;
2.平时看看流量监测,老更新、老下载、老推送的软件就要多注意;
3.设置手机流量行为,比如待机状态关掉网络连接;比如说每月设置流量封顶……
另外,前几天,工信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,三季度工信部检测了40家手机应用商店架上软件,发现问题应用软件35款,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、恶意“吸费”、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。
预防途径:
1.用户不要轻易越狱iOS终端,也不要开启安卓终端的最高权限。因为,这意味着手机“不设防”,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,但更是为恶意代码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大门。
2.同时,在下载安装手机软件时,最好直接从正规渠道进入,不要利用短信、网站、微博中的网址链接来下载安装应用。此外,需要时常进行手机流量监控。
3.在通过微信、支付宝等互联网方式进行移动支付、网络购物时,仔细核对相关信息,谨慎操作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。
来源:综合人民日报、南方都市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