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首页 > 理财攻略 > 正文

从王永庆的经营之道看怎样度过危机

2015-07-27 来源:网络 编辑:南山雨 资讯整理: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,如果要问企业界哪个中国人最有名,恐怕当地企业家眼里,王永庆是最有名的,可与体育明星姚明、休斯顿火箭队媲美。他们把每年的5月19日命名为“王永

  导读: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,如果要问企业界哪个中国人最有名,恐怕当地企业家眼里,王永庆是最有名的,可与体育明星姚明、休斯顿火箭队媲美。他们把每年的5月19日命名为“王永庆日”。因为早在1983年,王永庆在这里建造了世界上当时最大的PVC加工厂,扎根当地人心。

  王永庆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。他白手起家,开创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庞大的商业帝国,他从不识“塑料”二字的门外汉到“世界塑胶大王”,被尊为华人的“经营之神”。他曾说,“要常常警惕自己,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,经常要有富不过三代的警觉。”

  王永庆有着70多年的经商经历,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,曾无数次面临危机。如今,在浮躁的商业时代,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,很多商人深感前途莫测。文章以故事的形式摘取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三次危机转折,读他的智慧之道,对现在的企业家来讲,仍有很现实的意义。

  米店危机,客户服务制胜

  1917年王永庆出生在台湾台北县一户贫苦的茶农家里。小时候,就跟着母亲出外捡煤块、木柴,以便能换取点零钱,贴补家用。七岁时,在父母的多方筹凑下,开始读小学。别人家的孩子上学都是穿着漂亮的新衣服,而王永庆却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。他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,上面还印着“中美合作”的字样;仅有的鞋子磨破了,他就干脆赤着双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走。

  15岁,他怀揣着东拼西凑来的一点盘缠,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做了一名米店学徒,管吃管住,每月40元工钱。1年以后,王永庆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创业决定——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米店。他用东挪西凑来的200元钱,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得可怜的铺面。

  开业之初,由于米店规模小,地处偏僻,又缺乏知名度,他面临的危机重重。比起那些经营多年、颇具规模的老字号大米店,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。

  坐地卖粮没有效果,上门推销也不见成效,生意冷清,这让王永庆头疼不已。他感到,要想打开销路,在市场立足,自己就必须要有别家米店没做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。当时稻米的收割和加工技术还很落后,稻谷收割后都是铺在马路上晒干后再脱粒,因此大米里有不少秕糠、沙粒、小石子等。人们在做饭前要反复淘洗,非常麻烦。这种现象很普遍,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习以为常,见怪不怪。

  王永庆想起了祖父曾说过的一句古训:“不惜钱者有人爱,不惜力者有人敬。”他没有那么多钱,唯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。于是,王永庆从提高米的质量上入手,以此打开销路。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,不辞辛苦,不怕麻烦,一点点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秕糠、沙粒统统清理干净,然后再出售,这样一来,他店里的米质比起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。

  因为这事王永庆悟出了一个道理,无论做什么生意,都要当成是做给自己的,只有把顾客放到自己的位置上,才有可能做得更好,而唬弄顾客也就等于唬弄了自己。为了更好服务客户,他一改其他米店的传统,提供“送米到府”的配送服务。无论天气好坏,无论路程远近,只要顾客一声召唤,他立即免费送米到户。

  他给顾客送米,却并非送到就算,他会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,再将米倒进米缸里。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,他就将陈米倒出来,然后将新米倒进去,再将陈米放在上层。这样,陈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。这个小小的举动令顾客们深受感动,铁了心专买王永庆的米。

 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,王永庆都会在本子上细心记下这家的米缸容量,有多少人吃饭,几个大人、几个孩子,每个人的饭量如何,据此估计这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。到时候,不等顾客上门,他就主动将相应分量的米送过去。日积月累,王永庆亲手建立了一套十分明晰的客户档案,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!

  逆向扩张,成就塑胶王国

  在经历了米店关门,砖厂和木材的投资后,王永庆睿眼识金,迅速转战二战后的工业行业。当时台湾的“工业局”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,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的石化工业基本原料——聚氯乙烯(PVC)塑胶粉。因为台湾的需求量很少,而国际的生产能力已经很强了,很多商家都不愿冒险投资。

 3   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
财经网    华夏财经    理财攻略    财富故事    曝光台    股票    基金    外汇    黄金    头条    专栏    排行榜    华夏专题
查看更多:王永庆   危机   度过

华夏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