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
首页 > 华夏财经 > 正文

李河君的首富头衔:来得快,去得也快

2015-07-24 来源:网络 编辑:南山雨 资讯整理: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短短3个月,从耀眼的全球光伏王、中国新首富,到身价大跌千亿,股票被强制停牌,47岁的李河君,如何搏上巅峰,又怎么走到这一步?

  各种压力下,不少人与李河君分道扬镳。也有人趁机下手,告诉李河君不必这么辛苦,把项目盘给他们好了,并且开出让他可以赚到两、三百亿的条件。
  困难重重中,李河君钢铁意志,向死而生,遇到人就讲,这早已不是钱的事,只要我还有口气,就要博到底。
  精诚所至,金安桥终于金石为开。
  2011年3月,金安桥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。当天,李河君搞了一场盛大庆典,把朱军、朱迅、谭晶、汪峰、孙楠、韩红、郭峰、毛阿敏等一一请到现场,为艰难抗战的光荣胜利干杯,并以“一件事情你坚持90%的时候,只有10%的收获;坚持到最后的10%,就有90%的收获”的“获奖感言”,一抒胸中志气与恶气。
  累计投资近200亿元的金安桥电站,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,是国内第一个、也是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,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由民企投建的水电站。它也让李河君成为大赢家。按2万元/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算,金安桥电站价值600亿元,除掉100亿元负债,净资产高达500亿元。
  包括金安桥电站,汉能目前控股或参股的水电站的权益装机容量已高达600万千瓦,其规模相当于2.3个葛洲坝。
  一个金安桥,名和利都足够了,但李河君不去享受与挥霍,而是继续把自己往浪里抛。而且,这一次,他动静更大,目标更高。
  

  【他,独搞薄膜发电,因为其他光伏都错了】
  2009年初,金安桥水电站尚未竣工,但李河君已看到新未来:风力发电、光伏发电,并最终把光伏作为了重点。
  当时的光伏并不妙。以行业中体量最大,也最主流的晶硅为例,在高利润驱动下,养猪养鱼的都往里面挤,最终从暴利走向亏损,被国家以“产能过剩”抑制。
  李河君对这个行业原本也不看好。2006年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,牵头创立新能源商会时,他还嘲笑做光伏的人:你们成本这么贵,搞到什么年月是个头啊。
  但从那时起,他开始研究光伏,并最终决定光伏。因为在他看来,那些被他嘲笑的人,搞了这么久的光伏,却把基本方向搞错了。
  光伏领域存在两条技术与产品路线--薄膜和晶硅。当时,市场普遍做的是晶硅。
  研究光伏三四年之后,李河君却认为,薄膜才会赢得终极的胜利。
  在李河君看来,太阳能最厉害的地方,是它有机会颠覆人类目前普遍采用的集中发电与电网送电模式,真正让能源个体化、自由化。简单说就是,只要可以被光照的东西,都可以用来太阳能发电,飞机,轮船、汽车也都可以用它能源自足。而要做到这一步,更具广泛实用性和可塑性的薄膜化、柔性化是最好的选择。
  通过薄膜化、柔性化,让能源自由化,移动化,才是太阳能解决能源困境的最正确答案。这是李河君认真分析后坚定不移的信念。做正确的事,即使它困难,这是他通过金安桥历练出的战略抉择学。两项结合,促使他轰隆隆把战车开到了薄膜发电这个领域,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专注薄膜发电为技术路线的大佬级人物。
  在他眼中,那些不搞或者搞反对搞薄膜的人,要么是无能,没有看准太阳能的终极场景,要么是无胆,宁愿做容易但错误的事。总之都是鼠辈,不足为虑。甚至,他公开对一些晶硅企业搞地面光伏电站深表鄙夷、略微同情,“如果你还认为光伏的出路是做地面电站或者并入电网,那你就完全没理解趋势。”
  更有甚者,因为市场对光伏的普遍认识都还停留在晶硅里,他干脆直接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:薄膜发电,并公开划清界限,不再把自己跟光伏混在一起说了。
  一棍子打死几乎所有人,这当然让他没朋友。很多光伏业内大佬都公开向他开炮。不客气的,直接说他是大忽悠、大骗子,疯子。
  

  【他,很执著很任性,几年就又搞出个世界第一】
  进入太阳能,李河君打的是未来之战。但他可不想等未来来了再开战。
  通常来说,搞薄膜发电,一要口袋深,持续大资金投入;二要高精尖,必须有世界顶尖的技术才能建立竞争力;最后还要有耐心,扛得住,大笔大笔的钱扔进去,看不到结果,要愿意坚持下去,并且有能力继续往里扔。
财经网    华夏财经    理财攻略    财富故事    曝光台    股票    基金    外汇    黄金    头条    专栏    排行榜    华夏专题
查看更多:李河君   首富   汉能

华夏推荐